第(1/3)页 刘良佐为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 尚可喜跟他一比都算是幸运。 因为给尚可喜行刑的刽子手是二把刀,最终只割了一百多刀他就挂了。 相比之下,洪武军中不仅人才济济,老朱打的也是江南最富庶、人口最多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,里面自然卧虎藏龙。 为了找到能够多剐刘良佐几刀的特殊人才,老朱下令全军、全城寻找技术高明的老师傅。 最终还真找到了一位能人。 老头五十多岁了,干了二十多年刽子手,明亡后又做了十多年杀猪屠夫,不管是砍人还是切肉都是一把好手,技术还不算生。 忙活了足足五天时间,把以刘良佐为首的诸多屠戮汉人的将领全都凌迟处死。 凄厉的惨叫持续了很久很久,第二天来看的人就少了很多,午门附近的居民百姓晚上都能听到哀嚎,令人脊背发凉。 甚至还有人觉得刘良佐他们可怜。 民间议论纷纷。 许多人认为不应该这么残暴。 然而这些同情刘良佐的人却没有看过十多年前扬州、嘉定和江阴的惨遭。 这还仅仅只是三座城市,加起来约一百多万人口的屠杀而已。 如果把刘良佐等人为清军带路而屠戮的其余城市加起来,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里的汉人百姓多达数百万之众。 洪武大军很快打字复印,把他的累累罪行张贴在街头巷尾,并且呵斥那些觉得他可怜的民众愚昧无知,一时间许多人纷纷闭嘴。 其实也无怪乎他们。 满清鞑子一直对这些屠杀和镇压起义的事情讳莫如深。 凡是那些记载下他们暴行的文字和书籍统统禁止烧毁,凡是传播这些事都抓起来。 他们对外的宣传口径一直是帮大明崇祯皇帝复仇,自称正义之师,并且把屠杀的事情一股脑推到了起义军头上。 因此被蒙蔽的江南百姓何其之多。 毕竟这是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,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没出过自己的县,甚至是乡镇村庄。 不少人只知道改朝换代了,头上的乡绅地主老爷们是谁,却可能连知县是哪位,知府叫什么都不知道,自然不知道外界的事情。 至于那些受到屠杀的地区,人都被杀光了,只能从外面迁移人口过来,对以前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。 所以民间很多人还以为刘良佐只是被大明诛杀的满清高官,谁曾想他手中沾满同胞的血。 进驻南京之后,老朱便立即让朱慈焙过来。 朱慈焙在湖北的临时行宫有电台,传递消息起来很容易,几乎是当天他就开始准备,翌日就直接出发。 五日后,朱慈焙抵达了南京。 之所以非得让他来,倒不是说他是正统皇帝。 毕竟作为开国太祖,谁是正统谁不是,其实就是老朱一句话的事情。 而是因为现在南明的政治中心在朱慈焙身边,从内阁到六部尚书再到其余中央官员全在湖北。 一个政治中心可不仅仅只需要一个皇帝,还需要大量各司其职的大臣。 特别是目前江南正处于动荡时期,就需要这些大臣辅助,帮忙任命各地官员,或者出使地方安抚当地之类。 军事是军事,政治是政治,这一点还是得分得清。 朱慈焙到南京后事情就好办许多,他已经拥有一个成熟的中央政治集团,可以马上展开运作。 正常情况下,依靠王夫之、屈大均、祁班孙、魏耕、钱瞻百、钱缵曾、潘廷聪、李谦汝、傅山等人,能迅速平定江南内乱,从而稳定南方朝政。 不过在朱慈焙还未进行这方面的政治运作的时候,立即就有一大群江南文人涌向南京。 为首的自然是黄宗羲。 正是十二月凛冬,江南地区倒还未下雪,然天气却是寒冷了许多,甚至一夜起来,能看到外面广袤的荒野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。 南京故宫很多地方都坍塌了,只有奉天殿、慈庆殿、午门、奉先殿、掖门等少数地方被弘光帝修缮了一番。 老朱当仁不让地住进了目前最豪华的奉天殿。 就连朱云峰都抢了奉先殿。 朱慈焙这个朱云峰的老祖宗只能委屈巴巴地去了慈庆宫,这个一般是太子居住的地方。 上午辰时过后,宫中许久没有敲动的铜钟被敲响。 奉天殿是大殿,比乾清宫还要大,前殿可以上大早朝,后殿也可以休息睡觉。 此时左偏殿被老朱改造成了电讯室。 右偏殿则改为了办公室。 前殿老朱高坐上方龙椅的位置,甚至朱云峰都坐在下面阶梯上,只有朱慈焙穿着龙袍,老老实实站在一旁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