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二十六章 檐下飞孤雪-《出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剑客出剑百万次,最后都可以不找要害,出剑在何处,何处就是对手要害。

    天下事,再难都难不过认真二字。

    也就是老生常谈的,无他,唯手熟尔。

    看了万卷书以后,下笔想没神都难,走过万里路以后,脚步想慢都不行。

    可能唯一一件,做得多了,却始终做不好的事情,就只有识人了吧。

    识人一事,哪怕已识千千万,阅人无数,到头来依然有可能栽在一人手中。

    就此一事,古往今来,多少帝王将相,都没能将此事做好。

    民间更流传着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老话。

    其实细想之下,不是那人恶时太恶,而是那人善时太善。

    许多人选择性忽略了那人的恶,只留念于那人的善。

    可能只是初次相见时,一个天真烂漫的笑容,就足以盖过从今往后的无数次恶语恶事相向了吧。

    可能不是识人真有多难,只是到头来,跟人斗了千万次,唯独不愿跟你斗。

    若注定有人要给我一剑,那我宁可这个递剑之人,是你。

    栽跟头这件事,如那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罢了。

    是鱼,想要输在你手里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一袭黑红锦衣的少年,悬空寺边上练剑。

    踩在那些蜿蜒在悬崖边的行亭上头,脚步若一个不稳,便会摔下去摔个粉身碎骨。

    纸人无事,与那小沙弥忘忧,正坐在树底下烤着火。

    了云方丈双手合十,在院子里来回踱步,诵经念佛。

    时辰到了,小沙弥忘忧缓缓起身,对纸人无事说道:“无事施主,小僧该去敲钟了,请施主稍等片刻,咱们再来聊聊何谓‘心中有善善而不善,心中无恶恶而不恶’。”

    纸人无事近日跟随李子衿在悬空寺中修行,整日被阵阵梵音以及方丈了云的念佛诵经给包裹着,竟然出乎意料的破境了,如今的小家伙,已经是凝气境的炼气士了,比其他的苍白纸人,又更进一步了呢。

    无事有模有样地学那忘忧小沙弥,双手合十,阿弥陀佛了一声,目送小沙弥走向钟楼。

    悬崖那边,那个少年剑客又踩着行亭边沿,朝空中递出一剑。

    不见那翠渠剑如何出鞘,只在无事一眨眼,剑便消失于鞘中,再然后,翠渠古剑就凭空从半空中落下,径直落入少年剑客鞘里。

    听李子衿说,那招剑诀,名为藏锋。

    像是既内敛,又外向的一剑,里里外外都透露着矛盾。

    跟李子衿很像,剑如其人。

    有时候,他心中的学问与剑术,都会相互打架,矛盾不已。

    剑入鞘以后,李子衿从亭上脚尖一踩,飘然落入院中,衣袖飘摇,被风吹起两侧鬓发,仿若那成名已久的剑客,行走江湖,举手投足皆风流。

    少年朝“正巧”迎面走来的了云方丈双手合十,念了声佛,打过招呼以后,李子衿说道:“近日,多谢方丈收留了,功德箱那边,我捐了些碎银,小小心意,希望悬空寺能够笑纳。”

    少年言语巧妙,不说让了云笑纳,是对这位大师的尊重。了云方丈的为人,他很清楚,多半也会将功德箱里的几十两银子,散发给山下的贫苦人家吧。

    那僧人眯眼微笑,确是笑纳了,只是点破玄机道:“小施主是要启程了?”

    “特来知会方丈一声,说完就走。”李子衿点头道。

    纸人无事一个蹦跳,跳到少年肩头,不言而喻,那模样就是到哪里都可以,别把我抛下。

    了云方丈笑道:“也好,当夜见小施主满眼迷茫,站在院中踌躇不定,贫僧便知道小施主乃是‘迷路’了。如今既然已经看清前路,自然应该早些动身。”

    李子衿再度朝了云方丈行礼,“谢过方丈指点迷津。”

    僧人笑着摇头道:“谢你自己。”

    少年转身之前,僧人说道:“既然要下山,贫僧想送你一程,还望小施主不要拒绝。”

    李子衿愣了愣,还是点头答应下来,与了云方丈朝悬空寺外走去。

    在二人双腿都迈过悬念寺门槛以后,身后传来悠扬钟声。

    “噹,噹,噹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心神一震,神清气爽。

    少年转头,朝悬空寺内钟楼望去,只见那忘忧小沙弥趴在钟楼栏杆上,使劲伸手朝他和无事挥舞。

    李子衿肩头,纸人无事也就是境界修为不够,没有化身人形,否则必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好友哭着告别。

    少年会心一笑,也朝钟楼那边轻轻挥手,喊道:“忘忧小师傅,咱们有缘再见!”

    小沙弥笑容灿烂,“有缘再见。”

    了云方丈轻声道:“阿弥陀佛。”

    送李子衿与无事下山,站在裁光山山门,那位赤脚僧人不再向前。

    “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,贫僧就送到此处了。”了云说道:“愿小施主前路顺遂,一片光明。”

    少年最后一次朝僧人双手合十,然后转身告辞。

    还要到裁光山山神庙去一趟,向山君王若依以及道短老弟告别。

    裁光山山神庙外,李子衿一步迈入,发现今日的香客们又逐步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少年叹息一声,心中有些愧疚。看来前一阵子,真是因为姜襄的静养,那位裁光山王山君才吩咐庙祝道短闭门谢客,不让香客们进来敬奉香火的。

    自己在裁光山数月时光,不知让那位女子山君亏损了多少香火,罪过罪过。

    庙祝道短性情大变,不再像从前一样,只顾着自己敲个二郎腿在一旁快活逍遥了,而是相当礼貌地接待这那些香客,有序地向香客们提供大小长短不一的香烛,既有耐心地为一些初次来到山神庙,慕名而至的客人们介绍、解释着关于裁光山以及裁光山山神庙的一切。

    李子衿看着这一幕,眼中有些笑意,想了想,便将已经迈入山神庙的一只脚收回。

    少年觉得,道短和王山君的生活已经回到了正轨,如今自己既然要离开,就不便打扰她们二位了。

    悄悄地来,便悄悄地走罢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