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山易主,改朝换代了。 不必奇怪为何经过上百年的繁衍,皇族只有这点人,一方面是能来这里的都是近支,宫门外还跪着一两千远房呢,就好像贾家祭祖似的,六房中血缘淡薄的族人是不配到宗祠内的,只能远远的看着,跟随别人做出相应的动作,另一方面是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屠戮,大部分人都因罪被废了,又好像被逐出族谱的贾宝玉、贾珩、贾瑞等人,这种事和他们还有毛的关系。 「冠军侯贾瑜前来祭拜!」 一道清澈明亮,富有磁性的声音突兀响起,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一身白衣,腰缠白布的贾瑜出现在台阶下,未表敬意,他没有打伞,就这么站在漫天的风雨中,忠顺王抹了抹眼泪,爬起身指着他厉声斥道:「母后,就是此子,跟圣人说了什么狗屁白玉京,结果圣人没几天就驾崩了,来人呐,拿下这个妖言惑众的乱臣贼子!」 两司一卫的兵士们均是不为所动,都在敛气屏息,忠顺王气急败坏,一把抽出大汉将军的佩剑,大叫道:「击贼就在今朝,看本王替父报仇,为皇兄清君侧!」 贾瑜满眼怜悯的看着挥舞着宝剑嗷嗷叫杀向自己的忠顺王,他明白这人为何会失态到如此,他唯一的靠山没了,接下来等待他的不是死就是和他那几个皇兄弟一样,被景文帝当成猪狗圈养在牢笼里,总之绝不会有好下场,不管是临死前想拉个垫背的还是认为这样能换来别人的支持,从而赢得一线生机,反正他就这么做了。 「小贾先生,你快躲开呀!」 庆阳公主的一颗芳心都提到了嗓子眼,她对贾瑜的仰慕之情是世人有目共睹的,敬仰他不同流俗,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,热衷他惊天地的书法和泣鬼神的诗词,喜爱他举世无双,完美无瑕的脸,怎愿见他血溅当场,如此稀里糊涂的英年早逝,可距离有点远,她周围又都是人,行动不便,根本来不及冲上前以身为他挡剑,只得不顾长公主的体面去高声示警。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电光火石之间,隐藏在暗处的天下第一剑客敬安出手了,贾瑜今日始知人真的能做到瞬移,他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,又似闪电,又似鬼魅,贾瑜还没有反应过来,忠顺王倾尽全力的一剑就被他轻描淡写的化解掉了。 「王爷,太上皇灵前和天子驾前,怎可擅动兵器,请您自重,切勿得寸进尺。」 敬安慢条斯理的将宝剑收回剑鞘,不动声色的把贾瑜挡在了身后,忠顺王扭头看向面无表情的景文帝,含泪道:「七哥!父皇死的不明不白,临终前只见过此人,他有重大嫌疑,你难道要包庇他吗!」 「糊涂!御药局老供奉们诊断的死因你也亲眼所见,亲耳所闻,和他有什么干系!你不要忘了,父皇从始至终一直都是这么吃长生药的,丹药的种类和数量和以往一模一样,你怎么能怪罪到他的头上?在大庭广众之下意欲诛杀剿灭倭寇,收复安南国,数次为江山社稷立下大功的国之重臣,成何体统!还不速速退下!」 忠顺王哑口无言,但他还是固执的站在原地,一脸倔强的看着景文帝,其他几个上一辈的亲王连忙上前打圆场,劝了好一会儿,才把忿忿不平的他给拉走了。 贾瑜来到太上皇遗体前,三叩九拜后便退了出去,景文帝把他叫到旁边的一座偏殿里,拍了拍他的肩膀,道:「不用忧虑,一切都在朕的掌握之中,圣人驾崩前曾立下遗诏,不禁民间的嫁娶声乐,你和嘉乐郡主四个月后的婚事不仅要办,还要风光大办,现在,你要去帮朕做一件事。」 按照本朝的规定,皇帝或者太上皇驾崩,举国都要服一年的哀,这期间不允许办任何喜事,不过这针对的一般都是王侯将相,文武百官们,普通百姓家偷偷摸摸办了也就办了,自古以来皆是皇权不下县,没几个官会斤斤计较的去管这些。 但像贾瑜这样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哪怕是放个屁都备受世人关注的大人物就必须严格遵从,只要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照样按预期和林黛玉完婚,御史言官们定会拼了命的上书弹劾,抨击他公然蔑视皇权,和国法体统对着干,这是十恶不赦的重罪,景文帝届时想保都保不住他。 不得不说,太上皇做了个正确的决定,这个遗诏会赢来一片好评和赞美,嫁不嫁,娶不娶,都是无太大所谓的,最关键的是还禁声乐,也就是说一年内不能逛窑子,不能在家里开宴会,这谁受得了。 「请您示下,臣定当竭尽全力!」 「几个月前,驻金陵府的锦衣卫把甄家这么多年以来的罪证都调查清楚了,你也知道,圣人早年曾四次东下江南,巡视海疆,甄家接了三次驾,但他们家所花费的银子绝大多数皆是监守自盗得来的,这是明目张胆的欺君,你三日后去金陵一趟,把甄家三族全都押解上京治罪,此事事关重大,交给别人朕不放心,思来想去,只能你去,况且你们锦衣卫也是做这个的。」 贾瑜早料到太上皇死后,景文帝会对他遗留下来的旧臣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清洗,可以理解,一朝天子一朝臣嘛,只是不曾想来的会这么迅速,这么激烈。 「是,恕臣斗胆,不知陛下欲治他们家何罪?」贾瑜暗道甄家就要这么的完了。 景文帝似笑非笑道:「朕倒是想起来了,你把你那族姐嫁给他家二房嫡长子了,嗯,看在他家祖上也曾为国朝立下过几分功劳的份上,只抄没他们家的资产,另贬为庶人吧,男丁三代以内不得科举入仕,女眷不得嫁入官宦之家,这大梁第一世家的名头呐,是时候换人做了。」 「陛下英明,圣人新丧,不好大开杀戒,以免闹得风声鹤唳,人心惶惶。」 ...... 鉴于太上皇三次御驾亲征时创造的赫赫之功,综合群臣的意见后,景文帝为其上庙号「武」,史称「梁武宗」,这是一个寓意不错的字,符合他的生平事迹,谥「宪天崇道英明神圣昭德显功宽仁至孝睿皇帝。」 他有遗言谓景文帝:「今死,不可厚费。不禁嫁娶声乐,民间一切照旧。且葬者,藏也,欲人之不见。自古圣贤皆崇节俭,惟无道之世,大起皇陵,劳民伤财,徒增损耗,为有识者耻笑。但请依山而葬,不须起坟,无用棺椁,所须器服,皆以木瓦,从简送终,则是不忘朕也。」 景文帝遵从遗言,将其葬于长陵。 是非功过,自有后人评说,他的陨落,意味一个时代至此落下帷幕,也意味另一个时代正式拉开帷幕,二帝同朝的滋味只有景文帝最清楚,做了二十多年的「实习生」,他终于迎来了「转正」的机会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