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六章 艺术,就是爆炸-《地窖里的朱元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十月下旬,又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后,鳌拜的三军主力总算是全部抵达了重庆江北岸。

    而且不止是江北,长江东面,长江南面也有大量清军靠近。

    重庆老城三面环江,只有西面是陆地。

    清军的李国英部、王一正部从西面包抄了过来,将重庆围得水泄不通。

    无人机视角下,看到的是重庆四面到处都是清军营垒,密密麻麻的营寨像是要在重庆外围铸造起一座新城。

    此时清军早就已经放弃了骑兵驰骋的打法,改为以绿营为主导的步兵战术。

    鳌拜令李国英与王一正自西面进攻,自己则准备船只,试图渡江作战。

    山城看似易守难攻,但实际上也容易攻打。

    江岸防线太长,如果火炮数量不足,很容易就被船只靠近到山脚,从而打到山上去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就是城门多,城墙段要守的地方多。虽然居高临下,可地方太大,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够防御得住。

    也正是如此,钓鱼城的守军才在合川阻击蒙古人,而不是重兵驻守在重庆。

    不过在人手足够的情况下,重庆的防御力还是相当强大。

    清军组织了几次试探性进攻,老朱没有下令用现代武器,而是以弓弩将敌人击退,又令李文忠在前线指挥,轻松解决了清军的进攻。

    到了十一月初,鳌拜总算是调度完了所有的军队,就连吴三桂也被他派去的说客说动,开始往南加速了行军。

    几乎等到把军队调度完成后,他就开始了全面试探。

    传令让许天宠、赵良栋、邓志琳、王之鼎、徐治都、宜思孝等人率领着绿营兵马开始进攻重庆。

    这些人可不是绿营主将,而是汉八旗各都统、副都统、佐领。

    基本上是辽东汉人或明降将以及他们的后代。比如王之鼎是王世选的儿子,邓志琳是邓长春的儿子。

    他们的父辈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满州汉八旗旗人,属于满清鞑子最忠诚的走狗,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杀汉人的事迹当中有他们的一份功劳。

    在这些二狗子们的催促下,大批绿营士兵开始向山城进发。

    李文忠按照老朱的指示,于山城西面且战且退,一路退至通远门、金汤门、定远门一带,清军追至,就用迫击炮轰击。

    炮击过后,清军如潮水般退去。

    等炮击结束,清军复至。

    之后鳌拜又令绿营坐船登陆,也被迫击炮轰烂。

    船只损坏后直接沉江,上面的清军根本来不及逃生,纷纷被卷入江底喂鱼。

    一连试探几日,绿营士兵们再也不敢坐船了,军心士气十分低落。

    见此鳌拜最终还是决定从陆路打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天来明军的炮火反击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弱,然而大规模船运还是损失不起。

    万一明军有所储备,以船运必然被人一锅端。

    因而在抉择过后,除了于江北、江东、江南三处对岸留守部分人马以外,主力开始大规模西移。

    十一月中旬,在经过半个多月的试探性进攻后,明军胜多败少。

    由于都是打阻击战,放冷箭,一旦清军要与他们近距离交战就撤退,以迫击炮应敌,因而明军几乎没有损失。

    反观清军在多轮试探后折损了数千人马。

    但同样明军放炮的次数和规模也越来越小,这加剧了鳌拜等人认定明军的炮火数量不足的问题。

    经过他们的讨论,清军诸多高级文官参谋分析,明军的炮弹数量的确是不够多了,所以这才选择拖延的战术,试图与他们打消耗战。

    明军从吴三桂那缴获有大量的物资,加上西南各地土司资助,粮草肯定不缺,就是要拖延时间,等待江南生变。

    鳌拜觉得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不过让他派满蒙汉八旗主力进攻肯定不现实,还是得依靠几十万绿营兵马充当炮灰,消耗完明军的炮弹才能继续进攻。

    因此鳌拜决定围而不打,主力只是包围重庆,每天派小股绿营兵马前去袭击,佯攻重庆,逼他们用火炮。

    却不知道这正中老朱下怀。

    老朱就希望他们把人员全部集中起来。

    要是大举进攻,人员分散反而不好歼灭了呢。

    十一月十九日,已是天气寒冬,据说陕西已经下起了大雪。

    四川虽然冷空气被秦岭阻隔,但也就是盆地地区,高原地区早就被大雪覆盖。

    不过到十一月下旬,气温也下降得厉害。

    虽说重庆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冬天几乎不怎么下雪,可别忘记,此时正处于小冰河时期,这段时间温度已经接近零度。

    洪武将士们穿着厚重的大衣,丝毫不受冷空气的影响。

    南明军队也差不多。

    主要是缴获了大量吴三桂的物资。

    顺治十八年的时候清廷就只剩下西南李定国白文选夔东十三家,以及东南郑成功这三个比较大的对手。

    为此他们在西南和东南布置重兵。

    贵阳、昆明、重庆、成都等地便存放有大量辎重和军械。

    清廷除了给吴三桂收税和任命西南官员的权力以外,还允许他自己打造兵器,清廷方面每年也会给予他兵马一定俸禄和粮草。

    这也是后来吴三桂敢造反的底气。

    此时成都的物资没缴获,但贵阳昆明和重庆的物资全被洪武军队给抢到了手。

    对于洪武军来说不需要,可对于南明军队就是刚需。

    特别是李定国白文选夔东十三家这些人,穷得都快当裤子。

    这一批物资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,也能让他们迅速装备起来有了一定战斗力。

    此刻依旧是南山铁桅杆,海拔六百多米的山顶上都已经结冰,四周浓雾缭绕,根本看不清楚江面。

    为此老朱一行人就只能到海拔四百多米的山腰处,这才能远眺西面情况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