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福建郑家发威,那便是海浪滔天。 大大小小船只,多达三千多艘,停靠在泉州码头,宛如遮云蔽日。 郑芝龙有五兄弟,其中老二郑芝虎早死。老三郑芝凤,又名郑鸿逵,在崇祯十三年中武进士,现在担任山东登州副总兵。 老四郑芝豹,老五郑芝鹏,之前都捐了国子监生,买了水师副总兵的职务,实际上在郑芝龙军中掌管军队。 除此之外,还有义子郑彩、郑联,中军都司施福,前军都司黄廷,及郭义、罗珰、杨耿等人。 其中后来为清廷打下台湾的施琅,目前就在他族叔施福麾下担任小将。 郑芝龙一声令下,驻扎在泉州各地的郑家军纷纷集结,前往码头登船,短短数日功夫,码头上千帆高悬,泉州内湾人山人海。 光集结部队,就花了四五天时间。 并且这还只是驻扎在泉州的部分兵力,拢共十万。 他在福州、台湾均有队伍,就可以看出郑芝龙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大。 当然。 这种强大主要体现在水面上。 后世我国海军到了陆地依旧是蛟龙,古代水军到了陆地往往会变成虫。 因此郑芝龙虽然号称十万大军,却不敢在陆地上迎战毛骧,而是选择跑到了海面上,卷起千帆旗帜,浩浩荡荡,威风凛凛。 此刻泉州内湾海峡海风呼啸,近海的颜色远不是碧蓝色,而是翻滚着泥黄色的水浆,海岸线呈现出灰黑。 即便是临近四月,璀璨阳光照射,将海面上映衬得波光粼粼,亦是深邃发黑,深不见底。 舰船上方,郑芝龙站在甲板上远眺泉州府城。 他在福建扎根已久,与当地官员关系都不错,经常送些银两,因而官府内有他的内应。 昨天他就接到了情报,那个自称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毛骧在大前天便已经抵达了福州,按照脚程,今天就应该抵达泉州了。 郑芝龙认为对方肯定骗了张肯堂,敌人的人数绝对不是张肯堂所说的几百人,因而自己需谨慎行事,严正以待。 眼下他身边几名大将跟随,至于长子郑森。 郑森没有上船。 他一直都自诩为读书人,甚至已经考取了秀才功名,正在准备考举人,因而不愿意参与这些军伍之事。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郑成功属于投笔从戎。 若非大明国家亡了,郑成功大抵是科举入仕,沉浮在官场中,而不是成为后来的民族英雄。 “爹。” 就在这个时候,郑彩驾着小船回来了。 他从船舷的梯子爬上来,一路小跑到郑芝龙身边道:“爹,他们来了。” “有多少人?” “探子看的好像也就两千人左右,且大多数都是运送辎重的民夫,在前面的士兵似乎就两三百人。” “呵。” 郑芝龙冷笑道:“我还以为他们是故布疑阵,会派大军过来,没想到真就两三百人,是不把我放在眼里啊。” 郑彩挠挠头道:“我看他们好像运送了一些古怪的火炮,会不会那火炮厉害?而且前面的人都没穿甲胄,就配了把腰刀,穿着也很古怪,还背了柄黑色长柄奇怪物件。” “怕甚。” 郑芝龙摸着下巴,正在犹豫要不要下令上岸把来犯的敌人歼灭。 他觉着南京来的贼寇肯定是在骗他。 张肯堂在福建也好几年了,为人正直,郑芝龙还是比较敬佩对方。 但这并不妨碍张肯堂也上当受骗。 郑芝龙认为张肯堂被对方使了计谋,让张肯堂等人以为他们是真的明太祖,还欺骗张肯堂说准备派几百天兵天将来捉拿他郑芝龙。 实际上对方必然是准备了大军,让郑芝龙还以为对方真就几百人从而放下警惕之心,在郑宅准备几千人手。 结果对方大军杀到,自己猝不及防,还真有可能遭重。 哪知道就在自己以为对方耍诈的时候,对方还真就派了几百人过来,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。 难道对方觉得靠几百人就能轻松击败自己? 这太异想天开了吧。 “大帅,属下觉得,对方既然敢来肯定有依仗,不如先观望一番再说。” 心腹大将施福看出了郑芝龙想上岸的意图,便劝了一句。 “唔。” 郑芝龙点点头道:“先观望一番吧。” 而此刻泉州城外。 福建副使孙朝让,泉州知府夏雨金等当地官员在城外迎接。 郑芝龙久居泉州,在天启年间以海贼的身份进犯泉州,被当时的泉州知府王猷击退,并被王猷招抚。 自此之后郑芝龙成为朝廷海防将军,与当地的泉州官府交情一直很不错。 孙朝让也是从泉州知府升上来的,之前他与夏雨金跟随张肯堂前去劝说对方,但显然郑芝龙受辱,没有给他这个面子。 现在诸多官员自然要来城外迎接毛骧。 “下官孙朝让(夏雨金).参见指挥使大人。” 毛骧骑在马背上徐徐到了城前,诸多官员纷纷拱手行礼。 福建叛国官员都已经被张肯堂捉拿,乱象也已经平定,甚至还借助了郑芝龙的力量。 剩下的官员都是后来的忠臣,经过张肯堂等人劝说,也都加入到了朱元璋的麾下。 毛骧骑在马背上点点头道:“郑芝龙在何处?陛下发圣旨召他,他好大架子,居然让本指挥使亲自来请。” “这” 孙朝让犹豫片刻,苦笑道:“回指挥使大人,郑芝龙被封为不忠伯,自觉受辱,便召集部将在海上去了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