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到时候大明拿了各种土法炼肥的配方,自己官营生产肥料。 很大概率他们低价从农民手里收来粪便、骨灰、石灰、植物残渣之类的原材料,做成肥料再高价卖出去,然后做假账在里面大赚特赚。 而且这算很低级的操作方式了,更厉害的比如明明收集了一千吨原材料,但他们却只报五百吨。 剩下五百吨他们自己做成肥料自己卖,那赚得钱更多还不容易查到。 除此之外,做好的肥料农民配额怎么分? 搞不好他们根本不会卖给普通农民,而是转手低价卖给跟他们勾结的商人和地主,再由商人和地主剥削农民,他们再在其中分账。 所以在古代搞官营贪腐的可能非常高。 私营就不同了。 虽然其中同样有风险,比如下面的掌柜、伙计搞事。 但不怕啊。 他是吴王殿下。 官营榷场官官相护,官员们手中有很大的权力以及下面的人办事,想查的难度很高。 私营小作坊查起来还不容易? 那群掌柜、伙计一没后台,二没那么大能量。想从中牟利,直接送他们去坐牢。 毕竟这些东西可是吴王殿下的私产,官员、作坊的工人、店铺掌柜、伙计手敢伸进来,朱云峰就有理由处置他们。 所以在这一点上,私营其实比官营更方便。 而且这也其实相当于皇室私产,半官营半私营的性质。 朱标听了先是微微皱眉,片刻后舒缓下来道:“你说的有理,那这件事云峰就拜托给你了。” “唉,有的时候想想,这官当到多大才算大啊。我都吴王了,还得惦记着下面的人贪赃枉法,就是不知道明年春耕之后,又得掀起多大风浪哦。” 朱云峰站起身来,学着朱元璋负手而立的模样,远眺南方一望无际的田野。 “怕粮食多了,贪腐横行吗?” 朱标问。 “是啊,这粮食产量提升上来了,地主们可不高兴了,地主们不高兴了,官老爷能高兴得起来吗?” “嗯?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?我不明白,难道粮食多了不好吗?” “当然不好,地主们可盼着天灾人祸呢。天灾多了,百姓就只能廉价卖地,地主们手里的地就多了。粮食产量上来了,百姓不用卖地,地主们会高兴吗?” “这其中居然有这般门道?” “或许是我想多了吧,可能也就只有大地主能看到这些,对于小地主来说,粮食多了能多赚钱肯定是高兴的。但大地主嘛” 朱云峰摇摇头:“这大明,终究不是我们后世。” 后世哪还有什么地主? 耕地跟打工比起来,收益差得不是一点半点。 可大明却不行,耕地是当时绝大多数百姓唯一能够生存下去的办法。 因而地主阶级成为了当时最大的一股势力。 别的不说,就说朱云峰家。 当年他们祖上号称“陈半山”,名下有蓝沙镇大半的田亩,半个镇子的人都给他们家打工。 那地怎么来的? 还不是灾荒年月,自耕农过不下去,甚至小地主都被迫卖地。 而老朱家有祖上逃难带出来的金银,也就有抗风险能力,灾荒年月融了金银低价把地买过来,渐渐的到了清末成了拥有数万亩田地的大地主。 要是蓝沙镇风调雨顺,家家户户有余粮,就不存在卖地的情况,再有钱人家田地不卖你也没什么办法。 所以大地主阶级不会因为粮食产量提高,多赚到钱而高兴。 只会盼着天灾人祸多发生点,让地价便宜,他们可以像疯狗一样从老百姓手中把土地抢过来。 听到朱云峰的话,朱标眼眸中杀意迸发。 “若是如此,那就试试父亲的刀锋利否!” 这可是明初洪武朝。 不是嘉靖、万历、天启、崇祯朝。 地主搞事。 那就怪不得老朱挥起手中的屠刀了。 第(3/3)页